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
你是谁?站哪边?
作者 | 熊文明
数据支撑 | 钛禾产业探究院
芯片战争,烽烟四起 。
一时中间,华为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台积电、中芯国际迅速窜上热词 。一位资深电子专家评介:
「假如没有 2019 年的打压,按之前的年复合增进速率,华为的寰球手机市场份额可能会在 2020 年或 2021 年排到第一 。」
疫情尚未彻底消退,新的芯片战役又打响 。
5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宣告将华为的暂时许可再延伸 90 天,推延到 2020 年 8 月 13 日 。同时在许可证禁令上发大招,让台积电不得再给华为代工芯片 。
而同一天,台积电发布告称,方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构建 5nm 晶圆半导体工厂,估计 2021 年动工,2024 年投产,月产量为 20000 片 。2021 年至 2029 年间总投资额为 120 亿美元,能为本地制造 1600 多个直接高科技专业岗位,以及数千个直接工作岗位 。
两条信息叠加,加深了国人的焦虑:台积电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他们到底站哪边?
容易来说,企业遵照的必定是商业逻辑 。但是企业做到定然程度,势必会被裹挟进时代的洪流,恐难孑孑独善 。2019 年 11 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说:
「世界不再安谧,台积电已是地缘策略家的必争之地 。」
一语成谶 。
1
另辟蹊径:创始芯片制造模态
台积电浮现以往,芯片制造集中在欧美大厂,采纳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即单一企业整合制造,包圆了设计、制造和封装的全过程 。
其中,IDM 模式对前期资金投入要求极高,还需求具备整个产业链上的技术、设施和人才,有威力为之者寰球寥寥 。张忠谋考量到,台积电若是采纳此种通例模式恐难出头,于是另辟蹊径,独自拆解出「后端制造」环节,成为专门制造芯片的代工厂,即 Foundry 。如此便幸免了行业既有竞争模式,带动行业垂直分工,创始出「多赢」的新局面 。于是,一批芯片设计公司应运而生,成为了现在的 Fabless 模式 。
在台积电的带动下,「Fabless ( 无晶圆厂设计商 ) +Foundry(代工厂)」成为当下芯片制造的经典模式 。Fabless 能够专一于天马行空的设计,而 Foundry 则专精于将设计师们的蓝图蚀刻到芯片上 。这样的分工极大的增进了寰球芯片产业的进展 。
自此,芯片制造构成了一个绝对巩固的生态:前端设计(design),后端制造(mfg),封装测试(package),最终投放市场 。前端设计是芯片的「魂」,后端制造是芯片的「肉」,两者难分轻重 。
锁定「后端制造」业务后,台积电自此就在市场上身先士卒了 。根据 CINNO research 产业探究数据,2019 年第三季度台积电营收大幅晋升 21%,其中 50% 以上业绩来自 16nm 以下先进制程,7nm 更是爆量排队抢产能 。台积电的寰球市场占有率从第二季度的 53% 进一步升至 55.7% 。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两枚芯片就有一枚是台积电生产的,根本能够称为独孤求败了 。
但是真正让大国紧张的还不是台积电恐惧的市占率,而是其独步寰球的先进制程 。无论是苹果下半年马上推出 iPhone12,还是华为的 Mate40,都盼望着台积电 5nm 制程的量产 。将来的 5G 抢夺战中,抛开三星 Exynos980 不说,联发科的天玑 1000、华为的麒麟 990、高通骁龙 865 都倚靠着台积电的技术 。
容易来说,摩尔定律极限前,台积电主宰着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 。7nm 以下芯片代工,寰球规模内除了台积电几乎就没有其余取舍 。国人的焦虑因而具化成一个问题:你到底站哪边?而在台积电股权构造内,占绝对优势的美方资本被推测为选边站位的主要根据 。
据台积电 2019 年的年报,台积电最大股东是美国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即美国股民,持股比例 20.54%;其次是台湾行政院,持股 6.38%;而后是新加坡政府,持股 2.93%;摩根大通台北分行持股 1.5%;挪威央行持股 1.41%;其余股东都是持股 1% 以下 。

台积电前十大股东
实际上,这一信息参考意思并不大——外资占股固然有 80% 以上,但都是金融产业投资股份,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流动性较强,惟独分成权没有经营权 。在台积电对外频繁传递的信息中也示意,台积电是一家企业,遵照的是商业逻辑 。即就是被裹挟进地缘奋斗中,也是身不禁己 。
2
起于时,兴于势
台积电起势之时,「睥睨群雄,台湾唯一」张忠谋之深谋高略,为世人所称道 。
一家顺利的企业,独创人和团队的谋略会是要害因素;而一家伟大的企业,仅靠「人谋」远远不够,还需求顺「天时」,占「地利」 。
所谓英雄,顺时事者也 。
台湾半导体之兴堪称是踩在日本的遗骸之上 。在美国《广场协定》和两次《半导体协定》的血腥打压下,率先寰球的日本半导体硬生生被美国肢解,转移到中国台湾和韩国,台湾分到「逻辑体」蛋糕,韩国分到「记忆体」蛋糕,成就了后来台积电和韩国三星的崛起 。
消费电子类订单投入小收益高,美国企业趋之若鹜 。芯片制造投入动不动百亿,干的都是「收益 60 元,先要投入 100 元」的交易,一个方向不对还会打水漂 。单看设施投入,德州仪器的一套设施能用十几年,台积电一套设施折旧惟独三年 。
自己做源头专拣巧活儿,再将「苦脏累」转移给亚洲的关系户——这是美国人给寰球供给链设计的分工体系 。
台积电的进展还应了一个「天时」,赶上个人计算机和手机迸发式增进,人类从 3G 迈入 4G 的红利时代,奠定了台积电今天之势 。
再说「地利」,美国人设计的分工体系,台湾十分「争气」的接住了,举岛之力进展半导体,其投入程度让台湾人大呼:
「半导体绑架了整个台湾!」
关于标杆企业台积电,台湾当局更是在资金、技术、政策上全力搀扶 。1987 年台积电成立之初,台湾「行政院」的开发基金直接就拿出来 1 亿美金,做强有力的政府背书 。让台积电以极低的价格租用「台湾工业技术探究院」进行研发和生产,减低企业初期的经营成本 。在税务上的各种补贴,甚至产生税后利润高于税前利润的怪事 。就连用电都有最高优先级,「用爱发电」的台湾,停谁的电也不会停台积电的电 。
台湾当局踊跃提倡,民间风向紧随其后 。在年轻一代眼里,「台湾人如同生下来就该做半导体」——每年近 20 万大学毕业生,50% 以上都是工科,且严峻歪斜电子制造和半导体 。外加齐备的技职体系,每年调配到半导体的技术人才充分 。在不少台湾年轻人眼里,「圆满的人生」就是:读建国高中,上台湾大学,进台积电工作 。
一位资深综合人士指出:
「台湾这样一个小岛,是能够聚焦到一个细分产业,使劲成长的 。但美国不行,大陆也不行,由于大国要做的东西众多,还有飞机大炮,不可能仅仅是芯片 。」
台积电的「人谋」,就是独创人张忠谋 。圆满履历,做到德州仪器第三号实权人物的张忠谋,已经有太多故事和文章,无需赘述 。在此只谈丝毫,台积电的腾飞是从接下英特尔的芯片代工开始,而英特尔订单靠的就是张忠谋个人的谋略和人脉 。
此外,跟世界顶级光刻机制造商 ASML 的渊源,被认为是台积电的另外一个助力 。两家企业早期都有飞利浦的背景,在业务上合作也很深 。7nm 以下芯片制造不得不使用极紫光刻机 EUV,而主宰极紫光刻机 EUV 制备技术的惟独 ASML 。ASML 的 EUV 堪称一机难求 。2019 年,ASML 全年生产了 30 台 EUV,就给了台积电 18 台,对台积电堪称管饱管够 。

2018 年 12 月 1 日,ASML 工厂突发大火,
定然程度上影响了 2019 年的出货 。
反观大陆,中芯国际好不方便从 ASML 洽购到一台 EUV,还被美国频频阻止而迟迟未能交货 。而中国大陆实现量产的国产光刻机,当前最先进的也不得不做到 90nm 。
天时、地利、人谋,成就了今天的芯片巨头台积电 。
03 审时度势:赴美建厂
台积电赴美建厂的决策过程,在外界看来波诡云谲 。
在发布赴美建厂前两天,台积电还在对外声称没有具体建厂方案 。更早丝毫的今年 1 月,台积电财报会议回应赴美建厂成本难控 。台积电在这个问题上的纠结被动明显,不少业内人士评论说为「周旋姿势」 。
从表面来看,台积电近六成客户在美国,最大的客户苹果也在美国,赴美建厂并不突兀 。但是再往下捋,苹果、高通这些美国客户的出货终端还是在中国大陆,赴美建厂并没有贴近市场生产 。
从背后来看,台积电被要求去建厂是出于美国安全考量,代工美国赛灵思设计的 F-35 战斗机等军用芯片 。而这项业务占台积电营收的千分之一,远远达不到为此专门设厂的需求,甚至不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
商业逻辑解读不通,不得不施展其余设想:赴美建厂是不是为权宜之计?
再一次回看台积电与华为的关系 。华为 2019 年给台积电奉献了 361 亿人民币营收,同比增进超过 80%,营收比重从 8% 晋升至 14% 。成为台积电第二大客户,仅次于苹果 。而新一代 5nm 芯片,台积电唯二仅有两个客户:除了苹果就是华为 。
美国许可证禁令一改再改,根本算得上是为台积电量身定做 。这场对中国民族企业的「卡脖子」行动,美国人几乎秀出了自己节操的下限 。
最初是产线中的美国技术达 25% 以上就要对华为断供,然后盾积电确定技术占比不超过 25%,依然能够跟华为做生意 。美国遂改至 10%,而后发现真正对华为有影响的 7nm 以下先进制程,台积电的「美国技术含量」惟独 7% ——依旧管不了!
如此打击也没用,那就索性扯掉遮羞布直接上拳头:只有用了美国软件和硬件设施,哪怕就是用了个锤子,也必须服从美国禁令!
在美国人的反复施压和步步紧逼下,台积电需求一个缓解压力的「出口」 。
不少人担心台积电这次「出海」了最先进的 5nm 技术 。但联合投产工夫线来看,台积电的布局并没有变:先进技术在台湾,其余地域的工厂必须低于总部 1 至 2 个世代 。亚利桑那工厂正式生产要到 2024 年,那时候台积电的 3nm 晶圆已经量产,2nm 晶圆都已经成熟,依旧比亚利桑那名目率先 1 至 2 个世代 。
与赴美建厂的纠结不同,台积电赴南京建厂则出现出另一番景象 。台湾《商业周刊》为张忠谋书写的传记,把南京建厂称之为张忠谋交棒前的三大梁柱事件之一 。张忠谋不只亲自到南京厂缺席设施进场典礼,还特意拜访了大陆有关部门的领导 。
事实上,台积电去何处建厂都绕不开两个问题:
其一、供给链的问题 。建芯片代工厂的同时要构建完善的供给链,保障材料是高品质且相符成本效益的 。
其二、技术人才的问题 。台湾工厂的技术人员都是硕士以上学历 。复制到其余地域需求大量相符成本效益的高素养人才 。
这两点,中国大陆条件都很齐备 。完全的供给链、充分的高校毕业生,乃至足够大的市场 。台积电的踊跃建厂很快收成了成绩:南京工厂量产不到一年即获利 。

台积电南京工厂
美国的成本效益尤其是人员成本,也是台积电纠结的主要因素——一流的美国人才都流去金融、房地产、软件行业,难熬生产线的孤单寂寞冷 。关于硬件制造来说,没有人才,相当于不足新奇的「肝」和「肾」 。
等同威力的工程师,美国人的成本要比台湾人高数倍 。这些中产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开着最新款特斯拉,住在湾区落地全景玻璃智慧住宅,用着苹果和亚马逊的智能产品,搂着金发姑娘看网飞电视 。现在台积电最焦虑的,兴许是如何要求这些年轻的美国人恪守台湾工厂的治理模式—— 24 小时 on call,随时 stand by,2 班制夜鹰部队冲制程研发 ……
不只台积电纠结,美国人也心里没谱——由于有富士康赴美建厂的「重蹈覆辙」 。
2017 年,代工巨头富士康宣告投资 100 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厂,号称制造最多 1.3 万个工作岗位,因而获得 30 亿美元费用减免 。尔后名目就向来陷入胶着状态——先是威斯康星州财务报告称该名目至少 25 年不能给本地带来收益,后有富士康被实锤迄今未启动人员应聘,办公大楼也几乎空置 。本地媒体称双方可能「对簿公堂」,也不晓得终究是谁套路了谁 。受此影响,美国议员联名致信监管机构,要求发布台积电的建厂细节,包含对台积电的融资补贴等 。
这次事件中异样低调的张忠谋,兴许正在盘算怎么解决这一大堆头疼的麻烦 。
04 今时今势:坚定「去美国化」
作为电子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无论在军工还是民用领域,芯片都是现当代最主要的科技成绩之一 。
美国对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进展,巴不得使出三体人的「智子封闭」,只不过无奈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很难存在降维打击 。
虽说芯片的技术源头在美国,但半个世纪以来已经拆解疏散到多个国家和地域,构成了几家巨头公司共营的生态链 。如今,美国赤裸裸的「商业绑架」行为,撕裂了芯片产业成熟的生态,并不利于寰球半导体的进展,各国企业也未必乐见其成 。(参见前文:《华为们的战争》)而这种挟技术以令天下的动作,更加坚定了中国和部分国家「去美国化」的信念 。
毕竟,没有生意人情愿被人卡着脖子做生意 。
全部人都在念叨台积电断供,华为会怎么样?但是很少有人问,没有华为的订单,台积电又会怎么样?
多年以来,华为在寰球积存了不少客户和服务资源,并不是说拔除就能拔除的 。为了管控风险,这一年来华为加快将先进制程的 14nm 和 7nm 转单中芯国际 。当前华为的麒麟 710 系列,就用中芯国际的 14nm 代替了原本台积电的 12nm 。据传,华为和中芯国际已经开始踊跃铺开 7nm 工艺的合作 。
6 月 1 日晚,中芯国际的科创板 IPO 获上交所受理,
200 亿募资额刷新记录 。
先进制程的研发投入硕大,需求客户预先买单 。5nm 芯片级别的,台积电惟独苹果和华为两个客户,砍断其中任何一条胳膊,台积电都不会好受 。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不相符其商业利益 。
斡旋于中美中间,疏散经营风险,是台积电对自己商业利益的「忠」 。
但是,只有产业链还在美国主导的旧秩序体系里运行,台积电的商业取舍也时常会力不从心——最坏的后果是,台积电断供华为,对 5nm 芯片的影响是确定的,而华为一工夫也找不到更好的代替方案 。
此外,设施被掐断命根子,对国内芯片的研发也是一个强刺激——没有捷径,唯有迎头赶上!
在芯片问题上,中国有信念也要有耐心:半导体的进展并非一蹴而就,需求市场的「养育」和壮大的国家资源投入 。当前,中国已经根本具备芯片产业链一一打破的条件,剩下的唯有留给工夫和人才 。况且友邦不时在旁敲打鞭策,吾辈当知耻而后勇 。能够坚定相信的丝毫是:
将来的时与势,看中国 。
参考文献:
[ 1 ] 商业周刊《器识:张忠谋打造台积电攀登世界级企业的经营之道》,2018
[ 2 ] 浦晓栋《台积电公司进展策略探究》,2013
[ 3 ] 张忠谋,《张忠谋自传》,2001
[ 4 ] 名人传记 · 财产人物《半导体教父张忠谋》,2016
[ 5 ] 时代经贸《寰球芯片代工产业现状及趋向综合》,2008
[ 6 ] 金中《从台积电进展看半导体托付加工业》,1998
[ 7 ] 谢泽锋《台积电 巨头背后的巨头》,2020
[ 8 ] 吴聘奇《台湾 IC 产业的进展模式与空间扩散探究》,2008
[ 9 ] 应媚张华李闽慧《从台积电的成长看台湾芯片产业崛起之路》,2019
[ 10 ] 张锐《张忠谋:科技高峰劲舞的「半导体教父」》,2018
[ 11 ] 王珍《台湾半导体行业的后张忠谋时代挑战》,2018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钛禾产业视察对观点称许或支撑;转载请联络主编授权(ID:taizhu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