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000亿基金掀资本热潮 半导体产业“高烧” |
2017年9月26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基金,半导体,集成电路 |
人工智能“芯”格局
本文 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9/364792.htm中国是 寰球最大的芯片需要市场,手机、计算机、彩电等每年 消费 寰球54%的芯片 。然而中国半导体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研发投入仍缺乏,与国际率先水平差距较大 。不过,从2013年开始我国政府 开释出 搀扶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信号,超过6000亿的投资基金在过去三年中带动了半导体产业的蓬勃进展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进展推动 纲领》提出,到2020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年增进率不低于20%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正试图在国际并购市场中分一杯羹,以期通过对率先企业的收购引进技术、人才 。
“5年前,我们想收购一个公司,需要1000多万美元,但怎么筹钱都筹不到,当时便是这么穷,”目前,知名半导体投资机构华创投资投委会主席陈大同在2017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如是回顾,“但如今,太多以往令人 惊异的事 产生了,仅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已经达到了5000亿 。”
依据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不 彻底统计,2013年12月北京市政府成立国内首个专为集成电路产业设立的投资基金,规模300亿元 。其后,包含上海、天津、深圳、厦门、合肥在内的接近30个城市陆续出台地方产业基金,其中明确发布 指标规模的27个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4665亿元,假如统计 部分未发布数据的地方基金,总 指标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 。
5000亿,还不包含被业内称为“大基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正式成立,最初预期 指标12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达到1387.2亿元 。
大基金撬动下,地方基金 簇拥而入,国际知名机构麦肯锡估计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规模可达1700亿美元 。超过6000亿的投资基金在过去三年中带动了半导体产业的蓬勃进展,同时也开始 袒露出盲目投资、恶性竞争、资源配置不 均衡等问题 。
半导体“聚变”
中国政府在2013年 开释出 搀扶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信号 。2013年,中国生产了14.6亿部手机、3.4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信息技术产业规模12.4万亿元,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然而, 缺乏集成电路这一核心价格环节,行业 均匀利润率惟独4.5%,比工业 均匀水平低1.6个百分点 。这一年,中国集成电路总进口额2313亿美元 。
2014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动 纲领出台》,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正式成立,至今恰满三周年 。三年中,大基金已经投资了接近50个 名目, 遮蔽了整个半导体上下游产业,承诺出资800多亿元,实际出资接近600亿元 。
同时,包含汇顶科技(102.590,0.09,0.09%)、兆易创新(132.250,2.34,1.80%)、富瀚微(194.000,-9.30,-4.57%)、圣邦股份(77.990,-0.51,-0.65%)、国科微(53.480,0.00,0.00%)、韦尔股份(20.150,0.00,0.00%)等多家集成电路公司陆续登陆中国A股市场 。据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统计,当前国内半导体 有关面市企业接近百家,2015年,仅清华紫光旗下紫光股份(59.210,0.41,0.70%)、紫光国芯(36.150,0.92,2.61%)就增发超过1000亿元,重要用于存储芯片产业投建设 。2016年半导体企业通过A股融资也超过220亿 。
不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 依旧是一个 边远的 指标 。2014-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分别为2176亿美元,2307亿美元,2276亿美元 。
并且,相比于同期国际巨头的并购整合,中国千亿级的资本风云 依旧略显“小打小闹” 。
近日东芝半导体的180亿美元收购案并非个例 。2015年3月,荷兰半导体公司恩智浦118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 寰球汽车芯片巨头开始整合 。118亿美元的收购并没有让行业震惊太久,2个月之后,新加坡半导体公司安华高蛇吞象收购 寰球最大的网络芯片公司博通,以370亿美元刷新行业收购纪录 。6月,Intel又 宣告以167亿美元收购世界第二大FPGA芯片企业Altera 。10月,硬盘厂商西部数据又以190亿美元拿下存储芯片厂商Sandisk 。370亿美元的记录并没有 维持太久,2016年高通又 宣告以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移动通讯领域的巨头进一步将芯片帝国 扩大到包含汽车在内的物联网领域 。
资本过热?
大幅落后于国际水平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也曾 盼望在国际并购市场中分一杯羹,以期通过对率先企业的收购引进技术、人才 。
当前,在各类芯片产品中,中国仅移动通讯芯片领域的海思、展讯 可以比肩高通、联发科的国际水准,但PC、服务器的CPU芯片 几乎所有依赖进口 。除CPU之外,包含U盘、硬盘、数据 核心,以及手机中需要的大量存储芯片也 彻底依赖进口,2013-2016年间,存储芯片进口额从460亿美元增至680亿美元,2017年将 打破7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多位手机厂生意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的传感器产业也较弱,我们需要的传感器 几乎100%进口 。”
而在这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环节,中国 缺乏高端 材料,惟独欧美、日本企业生产的光刻 设施也向来对中国 制约出口 。包含创造、封装、测试在内的芯片生产线也 广泛比国际水准落后2-3代,每一代生产线均需巨额投资,而 波及到的生产 教训、专业人员更是无处寻找 。事实上, 占有当前最先进创造工艺的三星、Intel、台积电,每家每年用于厂投资的资本 开销均超过100亿美元 。
2013-2014年间, 部分中国资本 顺利收购了数个海外标的 。但随后,2015年,清华紫光 集团曾 方案230亿美元洽谈收购存储芯片公司美光科技,且同时出资38亿美元 方案入股西部数据,但均被美国否决 。其间,多个有中国资本 参加的收购 名目均倒在了美国政府的网络安全审查中,此类审查的强度仍在不停 加强 。此外,据韩国媒体报导,韩国政府也在考量禁止半导体企业进一步在华投资 。不过,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欧洲等地域已经有 部分 顺利收购落地 。
“但现在,大量基金 缺乏专业投资人,在海外收购上,盲目投资、恶性竞争 景象 比较多,”陈大同介绍,“并购 原来应该是‘偷偷摸摸’的,但我们都敲锣打鼓的去,中国企业去的多了,标的价格一下就涨到十分不 正当的价格 。”此外,“还有一些资本与海外企业谈到快签约时就蓦地消逝了 。”大量资本 盼望通过海外收购、国内面市的模式实现迅速变现,但不专业的投资行为“吓坏”了海外半导体企业 。
顺利收购的企业也面临当地化难题,中国 占有 寰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 寰球市场接近50% 。 实际上每一个被收购到中国的企业都能 获得更好的进展 。“但基金做不了当地化这事,这个需要靠当地的龙头企业 。资本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才是 要害 。”陈大同介绍,此前华创资本曾从美国收购豪威科技,但当地化工作则是由国内企业韦尔半导体帮助 实现 。
资本热度尚未 彻底传递到企业,政府基金与企业的合作尚未正式开始 。与此同时,与过热的资本相比,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研发支出 依旧“ 疏远”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此前曾介绍,全国每年用于集成电路研发总投入约45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6.7% 。相比之下,2016年,Intel研发投入127亿美元,研发收入占比22.4%,高通研发投入51亿美元,研发收入占比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