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放还是封闭?台湾芯片业站在纠结的分岔口 |
2015年11月3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
由于在芯片产业上
占有
宏大的消费市场,近几年,大陆
匆匆开始
制订游戏
规定,不少厂商都
感想到了这股压力 。而现在,这股压力也开始涌进了台湾 。
上周,紫光
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北京
示意,要大陆政府向台湾施压开放芯片进口,不然应禁止台湾芯片在大陆销售 。由于紫光有“国家队”背景,这番
舆论分外引人
瞩目 。
赵伟国的提议,其实是在对台湾对陆资开放“不
平等”
抒发不满 。向来以来,台湾对大陆厂商来台投资设下许多
制约,以这次芯片产业为例,当前台湾芯片设计业对开放问题的
探讨一拖再拖,迟迟不见动静 。
关于紫光的放话,台湾政府方面不
认为然 。台湾地域主管单位再三强调,台湾IC产业仍保有技术率先优势,短期内大陆本土从业者难以
彻底取代;
有关官员更是乐观
示意,大陆半导体产业尚未成熟,假如马上对台湾半导体产品采取抵御进口,对大陆自己也没
好处 。
然而,由于大陆半导体内需市场商机大,台湾业内很是很忧心 。他们认为,假如内地官方采用赵伟国的
提议,台湾半导体业将
蒙受重创,台积电、华亚科、南亚科、联发科等指标厂都将面临严重
挑战 。据了解,当前台湾每年出口至大陆的电子产品约 450—500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16.5%,而台湾的IC设计业、半导体通路业的销售区域都是以大陆市场为主,比重均达5成以上 。
当前,台湾已经向大陆开放了IC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但IC设计业向来是“禁区” 。台湾岛内对IC设计业向陆资开放向来意见不一 。
支撑者认为,既然IC设计业者
可以被美国、日本、欧洲并购,为什么偏偏要
排斥陆资?但反对开放者认为,大陆不是一个
彻底市场导向的经济体,
因此不能全然开放 。
只是,大陆是
寰球最大也是成长最快的半导体市场,台湾绝对不可能抛弃这个市场 。但面对大陆
宏大的资源与
集团作战式打法,台湾单打独斗的企业
可以
连续抗衡甚至取胜的机会极低 。台湾企业必须
获得更多资金、更多市场机会,往外并购、留住人才、
晋升技术
威力
维持率先 。
然而,以台湾的政经体制与社会
空气,政府不可能大手笔对企业砸入巨资,也来构成“国家队” 。面对这样的稍显
难堪的局面,台湾是不是开放的纠结尽显无疑 。
回顾过去20多年,台湾地域对在大陆进行高端技术以及资本密集型的投资
几乎都是
回绝的态度 。
后果大陆经济依旧
连续
快捷成长、产业飞快
普及,反倒是台湾企业痛失许多商机 。当台湾迟迟不开放时,外商早已抢占大陆市场,大陆本土企业也随之崛起,台湾曾有率先优势的石化、金融、电商等产业已难领风骚;反倒是台湾不
重视、认为技术
品位低的食品业之流的产业,由于不受台湾方面管制,不少台资企业
威力在大陆闯出一片天 。
因此,这次在科技产业上,台湾方面兴许应该有所反思,幸免重蹈覆辙 。
事实上,两岸都很清晰,当前台湾集成电路行业率先大陆,不过大陆海量资本投入
将来
确定会丝毫点
鲸吞台湾 。
取舍开放
固然可能会被大陆吞并,不过台湾也会成为大陆产业崛起的受益者;
接续
关闭,
固然临时
可以维持台湾的率先地位,却可能换来血本无归 。
就在台湾还在为赵伟国言
论战论不休时,紫光以迅雷
不迭掩耳之势斥资约6亿美元,购买了台湾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约25%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 。而这家公司正是半导体封装测试服务厂商,其服务
规模涵盖晶圆针测、封装、测试、预烧至成品 。这次入股
可以
补偿大陆半导体供给链上游的短板 。
此前,在台湾引
认为傲的晶圆代工方面,大陆中芯国际已经在快马加鞭追赶联发科和台积电,其在北京的第三条线12寸28nm工艺制程的生产线已经动工,并且高通、华为海思已经成为中芯国际28nm的客户 。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当前台湾半导体产业,已不是把对手拒之门外就
可以安稳无恙了,与其
猛攻,倒不如
踊跃开放,利用现在的优势抢占先机 。正如台湾矽品董事长林文伯所言,“以
对抗者的角色,是
无奈有效反抗红色供给链的,与其硬碰硬,不如加入中国大陆
宏大的市场供给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