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自动档免谈 I/A智能加速技术全面PK |
(2010-5-5)
|
● 睿频性能狠发力 TurboCore完善功能更努力 通过前面的技术解析及测试,相信玩家都已经非常了解I/A两家的自动超频技术了。通过最终的成绩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无论是英特尔的睿频加速技术还是AMD的TurboCore功能都实现了提升处理器性能的目的,使得在软件及游戏中都有了一个更加完美的体验,当然正如前文所述,两家的技术不同,最终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差异,归结如下: >> 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 优势: 1. 可以通过底层硬件进行核心频率的调节,能够对指定的单一核心进行超频操作,同时其余的空负载核心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达到功耗与性能间的完美的平衡。 2. 可以轻松地通过BIOS设置来进行开启与关闭,在系统界面中能够通过插件实时监测到处理器的即时频率,方便了玩家了解即时信息。 3. 目前能够支持睿频加速技术的处理器产品从主流到高端都有着丰富的选择。
劣势:无法在系统中关闭处理器的睿频加速技术,当然这也是由于该功能通过底层硬件来实现,因此无法在系统中做到完美的实时切换。 >> AMD Turbo Core技术 优势: 1. 利用P-State电源管理状态切换进行核心频率的调节,能够通过判断软件运行的负载情况进行频率的提升,以达到更好的性能。 2. 该技术通过BIOS设置来进行开启与关闭,同时在系统中也能够通过AMD OverDrive软件设置Turbo Core功能,并能够做到每个核心的监控。在系统中玩家还能够具体调节处理器每一个核心的Turbo Core核心频率及电压。 劣势:无法对单个核心进行调节,同时多个核心在进行超频的操作时,其余核心不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而是以较低的频率继续运行。同时,自动超频的核心由于并没有固定在单一的核心上,而是在根据负载不断地进行调整,因此玩家无法通过CPU-Z等常用的软件进行监测。在产品的选择上,目前AMD仅有高端的羿龙II六核产品及新款的羿龙II四核处理器。 性能总结: 当然,不同的功能实现方式虽然同样是让处理器的性能达到更高的标准,但最终的结果表现还是有些差异。英特尔的睿频加速技术总体表现而言提升的幅度较为明显,这样的数据一是因为其对软件即时运行负载状况的监控较为密集,从而使得频率的调节能够更加的迅速,二则是因为其功耗控制方面表现的较为优异,使得即时满负载下,处理器仍然能够达到更加高的一个频率,因此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而AMD方面,由于其无法对单一核心进行调节,因此处理器的多个核心经常同时处于超频状态,并且空载的核心无法进入深度睡眠而关闭,因此总体的功耗虽然没有超出额定,但也无法让单一核心能够达到更高的频率。同时由于处理器的电源管理状态切换令自动超频的核心在不同的Core之间进行更换,无疑也在频率调节方面加大了一定的延迟,使得最终总体的表现并非特别的突出。 总的来说,I/A两家的自动超频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处理器的性能,弥补了多核心产品在面对单线程任务时的不足。不得不说,随着处理器核心大战的揭幕,也让处理器产品由频率参数之争进一步的提升到了功能之争的高度。当然无论如何,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处理器功能的实现,最终的消费者必然能够获得更加完美的体验。 |
![]() |
百度中 非自动档免谈 I/A智能加速技术全面PK 相关内容 |
![]() |
Google搜索中 非自动档免谈 I/A智能加速技术全面PK 相关内容 |
![]() |
雅虎中 非自动档免谈 I/A智能加速技术全面PK 相关内容 |
![]() |
Sogou搜索中 非自动档免谈 I/A智能加速技术全面PK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