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脱胎换骨 英特尔45纳米技术深度解析 |
(2008-4-17)
|
● High-K栅介质 二氧化硅有着非常简易的制造方法,之前半导体制造商都采用二氧化硅作为为绝缘层的材料。英特尔在导入65纳米工艺时,已经成功将二氧化硅的厚度降至1.2纳米—相当于五层原子的厚度 的极限水平。然而在45纳米工艺时代,英特尔不得不谋求新的绝缘层材料使得摩尔定律得以延续—以Hafnium(铪)为基础的High-k材料, 因为High-K材料对电子泄漏的阻隔效果比二氧化硅强。这种材料对电子泄漏的阻隔效果可以达到传统材料二氧化硅的10倍,电子泄漏基本被阻断,可大幅减少漏电量。 介电常数(K-希腊文字Kappa简写)是用来衡量材料能储存电荷能力的一种系数,不同种类的材料其K值一般来说是不同的,二氧化硅其k值为3.9,而超过这个数值的材料我们就习惯称之为High-k材料。那么为什么要用High-K材料取代二氧化硅呢?这还得从电子泄漏说起。 ● 解决电子泄露 英特尔从90纳米工艺到45纳米前,在晶体管栅极上大规模使用的是应变硅技术,而应变硅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加速晶体管内部电流的通过速度,让晶体管获得更出色的效能。所谓的应变硅是指一种仅有1.2纳米厚度的超薄氧化物层,利用应变硅代替原来的高纯硅制造晶体管内部的通道,如此一来,可以让晶体管内的原子距离拉长,从而实现单位长度上原子数目减少的目的。当电子通过这些区域时所遇到的阻力就会减少,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性能 。 IBM和AMD在65纳米产品生产上采用了SOI技术,虽然SOI有效隔断了各电极向衬底流动的漏电流,使其只能通过晶体管流动,但SOI技术对于同一层面的晶体管之间的阻隔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传统的二氧化硅作为门和通道之间的绝缘层已经显现出问题而新研发的SOI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英特尔 最终研发出前文所述的Hafnium High-k材料攻克了难关 |
![]() |
百度中 脱胎换骨 英特尔45纳米技术深度解析 相关内容 |
![]() |
Google搜索中 脱胎换骨 英特尔45纳米技术深度解析 相关内容 |
![]() |
雅虎中 脱胎换骨 英特尔45纳米技术深度解析 相关内容 |
![]() |
Sogou搜索中 脱胎换骨 英特尔45纳米技术深度解析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