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冬天”最短三年 中国游戏公司如何应对 |
珠江路在线
2018年11月26日
【
厂商
】 编辑:
james
|
|
原标题:这个冬天最短三年, 游戏公司如何应对
中国游戏行业正在经历多年来最难熬的时期。
今年3月, 游戏版号全面暂停发放, 引发游戏行业大地震。 不少游戏公司由于版号问题, 新游戏无法上线, 无法通过后续收入来平衡研发成本, 面临倒闭危机。
政策压力并非让游戏行业陷入低迷的主要原因, 而是雪上加霜, 今年3月以前, 中国游戏行业就已经陷入低迷。 由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伽马数据、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 2011年至2014年, 中国游戏市场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 2015年开始, 增速逐年下滑, 2017年增速滑落至17.7%。 2018年上半年, 伴随政策压力, 中国游戏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 整体收入1050亿元, 同比仅增长5.2%。
但是, 由于收入高度集中在头部公司, 中公司普遍难以为继。 腾讯所在的深圳科兴科学园由于聚集了大批游戏公司, 被称为“中国游戏产业园”。 业内人士透露, 过去一年, 这里近一半的游戏公司倒闭。 这样的现象不止出现在深圳。
市场研究机构Newzoo数据显示, 按游戏收入计算, 排名TOP25的上市公司在2017年共创造了941亿美元的营收, 占据全球1217亿美元游戏市场的77%。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2018年1季度, 腾讯游戏与网易游戏两家即占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69.3%的份额。
一位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的头部游戏公司版号申请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 最快明年3月, 机构改革方案落实后, 版号发放通道也会随之开放。
但即使版号发放回到正轨, 游戏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无法解决, “版号就是现在游戏行业的一块遮羞布, ”一位游戏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真正的问题是, 游戏市场的泡沫已经破了。 ”
市场过度饱和
2015年, 腾讯推出手游《王者荣耀》, 创造了手游历史上的奇迹。
手游普遍的生命周期只有1年, 而直至2017年底, 上线超过2年的《王者荣耀》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极光大数据的调查数据显示, 2017年12月, 《王者荣耀》DAU(日活跃用户)均值为6400万, 而在2016年12月, 这个数字为2580万, 过去3年, 这款游戏一直占据各项移动游戏榜头名。
2015年是手游行业爆发之年, 智能手机全面普及, 游戏玩家从PC端迁移至移动端, 手机游戏市场处于蓝海状态。 《王者荣耀》是MOBA(多人在线竞技游戏)类游戏, 同为MOBA类游戏的《英雄联盟》, 在过去几年一直是游戏市场最热门的游戏之一, 也印证这类游戏的发展潜力。
《王者荣耀》的成功, 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承载游戏的硬件设备迎来革新;MOBA类游戏的品类优越性;以及全球最大游戏公司腾讯的大力推广运营。
但这一神话也已进入尾声。 一位腾讯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 尽管今年上线的新游戏数量低于往年, 《王者荣耀》的热度也很难维持, “日活和营收都在下滑”。
3年时间, 再强势的手游都不可避免走到下滑期。 一款游戏热度下滑, 游戏公司必须有新品类补上, 此前被腾讯内部寄予厚望的手游版《绝地求生》面临版号限制, 尽管已经上线, 无法进行收费, 于事无补。
手游版《绝地求生》来源于PC版, PC版《绝地求生》发行与2017年3月, 是2017年风靡全球的现象级游戏, 一度打破了游戏平台Steam的历史数据——2018年1月, 323.6万人同时在线。
这款游戏似乎与《王者荣耀》有同样的光环, 这也是腾讯寄予厚望的主要原因, 但热度下滑的速度来的更快。 专事游戏市场统计的网站Steamcharts数据显示, 今年5月, PC版《绝地求生》的平均在线人数下滑至87.6万, 今年10月-11月, 仅剩43.5万。
新游戏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游戏这个一度被认为是吸金兽的产业, 已经从快速爆发期, 走到了平缓期。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 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5.83亿人, 同比增长3%, 较2016年末仅增长1700万人次, 该增速由2014年以来迅速回落且维持较低的状态, 游戏用户数量已逐渐趋于饱和。
用户增长速度放缓使得游戏获得流量的成本不断攀升,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 2017年游戏用户获取成本已由几元攀升至20元以上, 游戏公司60%的市场预算用于购买流量等营销活动。
游戏是文娱产业的一个分支, 一款游戏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止来自于游戏行业, 整个文娱产业都在争夺用户的时间。
《王者荣耀》最大的敌人是字节跳动旗下的短视频APP抖音, 多位字节跳动和腾讯内部人士都向《财经》记者透露, 抖音的用户与《王者荣耀》的用户重叠率非常高, “由于腾讯内部赛马机制, 过去腾讯的一款游戏的竞争对手往往是内部团队, 或是网易等游戏公司, 但现在, 我们都认为抖音才是最大的敌人”。 一位腾讯内部人士说道。
新游戏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运营推广成本越来越高, 来自外部的竞争越来越剧烈, 在此趋势下, 游戏公司的存活越来越艰难。
此前, 中国不少公司都跟着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的步子, 大厂推出爆款游戏后, 小公司立刻快速推出低成本版本的相似款。 当大厂都面临危机时, 小公司更是步履维艰。
如何破局
纵观游戏发展历史, 每一次硬件革新都能引发一波游戏产业的爆发。
2017年3月, 任天堂游戏公司推出游戏掌机Switch, 该公司2018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显示, 截至2018年9月末, Switch销量为2286万台, 游戏销量达到了1.11亿份。
但具备任天堂这样能够以新硬件带动游戏市场的公司屈指可数,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游戏产业下一次大规模爆发的契机是AR/VR技术的成熟, 但此前不少AR/VR行业人士都向《财经》记者表示, 这至少还需要3-5年的时间。
那么, 接下来的3-5年, 游戏行业应该如何过冬?
出海是目前大多数游戏公司选择的一条路, 某大型游戏公司海外市场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海外市场也已经是一片红海, 大型游戏公司几年前就已经在深耕海外市场, 对于那些没有资金, 没有渠道, 没有经验, 也没有团队的公司来说, 这无异于飞蛾扑火。
日本、韩国、美国、欧洲这些都属于已经成熟的游戏市场, 很难打入, 有游戏公司把目光瞄准了印度市场, 但很快他们发现这不是一个好选择, “目前印度的用户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都很低。 ”前述游戏公司海外市场负责人说道。
回顾已经萧条了一年的中国游戏市场, 也并非没有亮点。
2017年12月, 芜湖叠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女性向手游《恋与制作人》, 上线不足一个月, 安装量破700万, DAU超过200万。
今年年初, 来自日本的放置类手游《旅行青蛙》风靡中国市场, 极光大数据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 《旅行青蛙》在国内安装数量达到2249万, 日活跃超过700万。
这两款游戏的共同特点是玩法简单、制作成本不高;瞄准细分市场, 主打用户情感需求。 尽管还无法与日活用户过千万的大中型爆款游戏相抗衡, 这个成绩在当下的游戏行业, 已属难得。
这或许给了游戏市场一些启发。
过去几年, 中国的游戏公司一直在用数值模型推演的方式来制作和发行游戏, 通过分析哪类游戏更能刺激用户付费, 哪类游戏的生命周期更长, 来选择游戏的类型和运营模式。
市场饱和意味着用户喜好越来越个性化, “中国游戏公司不缺实力, 也不缺钱, 缺的是创意。 ”游戏公司创梦天地总裁兼联合创始人高炼惇告诉《财经》记者, “人口红利已经结束, 游戏公司都应该注意到, 市场需求越来越细分。 ”
此前中国游戏市场的主导游戏品类是RPG(角色扮演)类游戏, RPG下面又细分了包括MOBA类、养成类、卡牌类、竞速类等, 主流品类数量并不多。 “我们对比韩国、欧洲、美国等更加成熟的游戏市场, 可以明显看到游戏品类是非常多元化和差异化的。 ”一位长期研究海外游戏市场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尽管《恋与制作人》、《旅行青蛙》也都在约半年左右的时间里, 热度下滑,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游戏行业很难再出现全民型的爆款游戏。 ”一位游戏行业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 游戏股一跌再跌, 今年1月至今, 腾讯股价近乎腰斩, 市值一度蒸发超2万亿;网易股价跌幅超过40%;三七互娱跌幅超过35%;完美世界跌幅13%, 这是目前中国收入最高的四家游戏公司。
游戏市场很难再出现下一个《王者荣耀》, 接下来也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分品类游戏, 快速打开市场, 再快速推陈出新, 保持热度与收入, 存粮过冬, 等待下一个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