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S MAX 4.0 快乐入门“手册”(2)


  实例制作篇:我的书柜(上)

  
重点提示

  在本章,我们将学会使用 3dsmax4 来制作一个漂亮的书柜。笔者的目标是将让大家在轻松入门的同时接触到更多的重点与操作技巧,并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与良好的工作习惯。想必没有一位朋友没见过书柜吧!

   1 )三维模型的创建流程。在本实例中,书柜的模型制作比较简单,因此学起来容易入门。

   1 )空间概念的理解与实践。通过移动、对齐等工具的应用来完成书柜模型的制作。

   2 )基本的材质练习。书柜制作将涉及到两种材质,即木头材质与玻璃材质。我们将由此熟悉材质的编辑流程。

   3 )相关的动画练习,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做出书柜正确的开门动作。初步尝试 3dsmax 4方便而又强大的动画功能。

   好,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注:为了使各位朋友能尽快入门,笔者专门制作了书柜制作过程的屏幕录象。录象非常清晰,所有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原文件长16分钟,尺寸为78MB,压缩后为3.2MB,敬请各位朋友在此下载观看。用Winrar解压缩。

  书柜模型的建立

   要做的书柜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部分制作起来要稍微复杂一点点。只要能把上半部分做出来了,下面的部分就很好做了。本实例将详细讲解书柜的上半部分制作。

   1 )进入 3dsmax4 。为了取得更大的工作视野,请把软件的窗口最大化。如果软件已经启动,请选择菜单 File/Reset (文件 / 重新设定)重建新的工作场景。

   2 )先要进行单位设置。虽然选择不同的单位可能在视觉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10厘米高的书柜只能是玩具。默认的长度单位为美国标准单位英尺,显然对于我们来说不大习惯。选择菜单 Customize/Unitsetup (用户自定义 / 单位设置)以后会弹出一单位尺寸设置的对话框,选中最上方的 Metric(米制)并选择其中的 Centimeters(厘米)。如图 3.201 所示。

  

   图 3-201 尺寸工作单位设定

   2 )我们先建立书柜的后挡板。在前视图中创建比较方便。在创建面板中的基本几何体栏目里找到 Box (方体)按钮并点亮,在前视图中自左上方至右下方拉出一个方体。创建时不必要考虑具体尺寸,因为我们还要进一步到修改面板中加以修改。

   3 )选中方体并切换到修改面板。在 Box 的参数卷帘中,分别把长宽高由原来的值改分别改为 118 、 78 、 2 。点取全部居中按钮一次,至此前视图场景如图 3.202 所示。

  

   图 3-202 创建书柜后挡板

   4 )接着做书柜左侧的挡板。在前视图中创建任意尺寸的Box ,然后在确认已经选中该Box后切换到修改面板。把Box的长宽高分别更改为 118 、 2 、 25 。

   5 )但是此时左侧挡板与后挡板并没有对齐。虽然用移动工具进行手工对齐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太精确,做个书柜还勉强,如果进行是精密仪器的装配会出大问题。其实用 3dsmax4 的对齐功能就可以轻松实现任意物体之间的精确对齐。由于是左挡板主动后挡板对齐,所以当前物体应该是左挡板,目标物体为后挡板,千万不要弄错。下面是具体步骤:

   A 、先切换到前视图中进行操作,我们要使两块挡板在 Y 轴方向上对齐。先选中左挡板,按快捷键 Alt+A 激活对齐按钮,接着点一下后挡板就可以弹出对齐对话框。对齐轴选择 Y 轴,当前物体与目标物体对齐方式都选择为 Center (中心),最后点取 OK 按钮。如图 3.203 所示:

  

   图 3-203 利用对齐对话框进行物体间的精确对齐

   B 、接着使左挡板与后挡板的最左侧相互对齐。用上面所述方式调出对齐对话框,这次对齐轴选择 X 轴,两个物体的对齐方式都选择 Minimum (最小),点取 OK 按钮关闭对话框。

   C 、但是从顶视图中可以看出两块挡板并没有在 Y 轴方向上按照我们的愿望自动也进行对齐。还需要在顶视图中进行一次对齐操作。先切换到顶视图,调出对齐对话框后,对齐轴选择 Y 轴(相对于顶视图而言),至于对齐方式当前物体选择最大( Maximum ),目标物体选择最小( Minimum ),点取 OK 按钮就可以按照我们的方式对齐了。用视窗旋转工具水平旋转一下透视图,观察一下对齐后的效果。透视图场景如图 3.204 所示。

  

   图 3-204 经过三次对齐后的透视图场景

   6 )左侧的挡板做好了,轮到做右侧的挡板了。按照上面的方法完成右侧挡板的制作...慢!右挡板与左挡板尺寸完全相同,不同的是位置,再老老实实地去再做一个也太笨了,要是这样去做 100 块挡板还不累倒?其实只要把左挡板再复制一个作为右挡板就可以了。在 3dsmax4 中,复制物体有多种方法,但是“Shift复制方式”是最方便的,而且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情况。方法是先按住 Shift 键不放,然后利用变换工具(如移动工具)对物体进行移动、旋转、放缩,就可以弹出复制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很方便地定义物体复制的个数。必须熟练掌握 Shift 复制方式。好了,下面我们到顶视图中工作(哪个视图方便就到哪个视图工作是个基本技能,初学者最好不要到透视图中移动物体)。先选中左挡板,再点亮移动按钮,按住 Shift 键不放,向右侧移动一点距离,距离大小不限,把两块挡板分开就可以了。松开 Shift 键与鼠标,可以看到弹出一个复制对话框,确认拷贝方式为 Copy (简单复制),复制数量为 1 ,如图 3-205 所示。

  

   图 3-205 利用 Shift 复制方式进行快速复制

   7 )可是刚才的复制方式并不能保证复制出的物体与原来的物体的底部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原因是我们没有进行 X 轴方向上的移动限制,这样给后面的再次对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初学者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先按 Ctrl+Z 键撤消刚才的操作(尽量使用快捷键,这样不用到处找撤消按钮,非常方便),后来复制出的右挡板就消失了。先点亮主工具条上的 X 轴按钮,这样移动操作就被限定在 X 轴上了。再用刚才提到的 Shift 复制的方式复制出右挡板,然后再用精确对齐的方式把右挡板与后挡板的右端对齐。按一次全部居中按钮。透视图场景如图 3-206 所示。

  

   图 3-206 利用Shift复制得到的右挡板

   8 )该做书柜的顶板了。在哪个视图做比较方便呢?当然是顶视图啦。先在前视图中画出一个任意大小的方体,然后切换到修改面板中,把长宽高分别改为 30 、 78 、 3 (做一些要求装配的东西之前最好先量好尺寸,并记下来,可避免将来尺寸调整的麻烦)。然后切换到透视图(直观)中把顶板与后挡板对齐。需要进行三次对齐操作:

   A 、第一次对齐。对齐轴为 X 轴,对齐方式均为 Center (中心对齐);

   B 、第二次对齐。对齐轴为 Y 轴,对齐方式均为 Maximum (最大);

   C 、第三次对齐。对齐轴为顶板(当前物体)为 PivotCenter (轴心),后挡板为 Maximum 。

   注意:如果两个物体为中心对齐,先一次性地选中 X 、 Y 、 Z 轴对齐,然后把对齐方式都设置为 Center 方式即可,只需要一次对齐操作。根据不同情况,两个物体之间进行对齐最少需要一次最多需要三次。对齐的次数决定于对齐方式有几种以及具体的对齐要求 。另外对齐的轴是相对于当前视图而言的。请多做实践,仔细体会。

   9 )在前视图中锁定 Y 轴(点亮主工具条上的 Y 轴限制按钮即可),利用移动复制的功能利用顶板复制出底板。不过底板比顶板略小,到修改面板中把底板的长宽高改为 27 、 78 、 3 。利用对齐功能使底板定位到其他挡板的底部。这时从透视图中可以看到书柜的雏形已经出来了。如图 3-207 所示。

  

   图 3-207 完成书柜四块主要挡板的创建

   10 )下面我们该做书柜上的面板了。面板也分为左面板与右面板。当然是先做一个面板再想办法复制出另外一个面板。与已经完成的挡板不同的是,面板上有个空洞,空洞里镶嵌着透明的玻璃。那么如何产生空洞呢?在此用经过编辑带轮廓的二维形体( Shapes )配合挤压修改器( Extrude )去产生空洞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点击到创建面板中的 Shapes ,切换到二维形体创建面板。点亮 Rectangle (矩形)按钮,在前视图中拉出一个任意大小的矩形。按一次快捷键 W (也是开关键)使前视图单屏显示以取得更大的工作空间。切换到修改面板,到举行的参数卷帘中把矩形的长宽分别更改为 118 、 38.5 。如图 3-208 所示。

  

   图 3-208 在前视图中创建一个矩形

   11 )如果要使二维的形体挤压后在中间产生空洞,那么封闭的二维形体中必须还要有其它封闭的二维形体。下面利用放锁复制的办法产生中间的形体。确认选中矩形,点亮放锁按钮,再按住 Shift 键不放,向下拖动鼠标,就可以发现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矩形。看到两个矩形分离后就可以松开 Shift 键如鼠标,这时会弹出一个克隆( Clone )对话框,点取 OK 按钮就可以复制出一个新的矩形。到修改面板,把新复制出的矩形的长宽分别修改为 125 、 30 。如图 3-209 所示。

  

   图 3-209 利用放缩复制的方式得到里面的矩形

   12 )为了使书柜显得更美观大方,需要把内部矩形上面的边修改成弧形(有了它书柜一下子就变得好看多了)。那怎么办呢?修改二维形体需要用到 EditSpline(修改样条曲线)修改器或直接把二维形体转化为可编辑的样条曲线( EditableSpline )。添加修改器的优点在于可以回到上一级别进行再次编辑或修改,例如增加 EditSpline 修改器后,还可以回到几何体的级别去修改矩形的初始参数例如长宽等。缺点是占用的内存较多,存盘后的文件也相对较大。而直接转化为可编辑的样条优点是操作方便,只需要在物体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里选择 Convertto/ConverttoEditableSpline 即可。但是这样做就不能再回到物体的原始状态修改原始参数了。为了给以后的修改留有余地,初学者还是用修改器比较好。在修改面板中,可以看到一个标有 ModifierList (修改器列表)的小窗口,所有修改器都可以在这个窗口里找到。点一下这个窗口,就会弹出来一个修改器列表。选择 Patch/SplineEditing (面片 / 样条曲线编辑)项目下的 EditSpline ,就可以为矩形添加一个“修改样条曲线”修改器。 EditSpline 字样前面还有一个加号,表示该项目下面还有子对象,点击一下就可以展开从而可以选择其中的子对象。如图 3-210 所示。

  

   图 3-210 为内部的矩形添加修改器

   13 )我们需要用手工操作方式把内部矩形上面的边删除,用一个弧形替代。在 EditSpline 的 Selection (选择)卷帘中,参照下图点取中间的子对象 Segment (线段),如图 3-211 所示。 EditSpline 共有 3 种子对象,分别是 Vertex (顶点)、 Segment (线段)以及 Spline (样条曲线)。从图标上就可以看出来。

  

   图 3-211 选中线段作为子对象

   14 )在选中线段作为子对象以后,在前视图中点取内部矩形的上边,在键盘上按一次 Delete 键把这个边删除掉。如图 3-212 所示。

  

   图 3-212 删除掉一个边的内部矩形

   15 )如何才能用弧形把开放的两个点连起来呢?也就是要求将创建的弧形的两个端点要分别与矩形的这两个开放的端点位置想吻合。别着急,我们有办法。不过不是用对齐的方式,而是用二维 / 三维锁定的方法来完成弧形的制作。在 3dsmax4 窗口的最下面一行的中间找到 3dSnapToggle (三维锁定开关)的图标,并点亮(也就是打开)。三维锁定按钮的图标上左下角是磁石(代表一种力量),右上角是个数字 3 (二维锁定与三维锁定在一个“窝”里,按住该图标不放就可以看到其它的按钮并可以选择),因此非常容易辨认。在三维锁定图标上点右键,就会弹出三维锁定设置对话框,参照图 3-213 只勾选端点锁定方式就可以对端点进行锁定。里面的其它单词可以用金山词霸等翻译软件自行翻译。

  

   3-213 网格与锁定设置对话框中的锁定设置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