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年股价跌40倍 细数百年柯达为何关张 |
|
·胶片末日已来到 商业新闻全丢失
随着佳能1D Mark II系列以及尼康D2系列产品的问世, 在新闻领域胶片已经被全面抛弃, 以新闻领域作为主攻市场的尼康佳能也逐渐停产了自家所有胶片相机。 再加上便携相机市场全面被数字相机占领, 胶片末日真的来了。
2004年推出的尼康F6是我们现在能买到电子化程度最高的胶片相机 可惜已经过了7年了
当然变化的不仅仅是厂商端, 在各大城市胶片冲洗业务全面萎缩, 直放业务在短短2年之内彻底归零, 胶片去洗照片居然需要依靠扫描后再用数字设备冲印出来, 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讽刺。
就这样, 当胶片玩家们需要满城找一个冲胶片不会划伤底片的地方的时候, 胶片的末日真的到来了, 这种源自商业对胶片的抛弃使得绝大多数胶片玩家彻底告别透亮的底片, 只剩下最后一少部分人回归到80年代瓶瓶罐罐的快乐当中。
·不思进取全落后 合作伙伴全放弃当135相机全面抛弃柯达传感器的时候, 柯达其实还是有自己的法宝的, 虽然135相机已经没有柯达的立足之地, 但是柯达仍然在寻找机会。 柯达瞄准了2个市场, 一个是奥林巴斯主导的4/3, 一个是自己一直在经营的120相机市场。
奥林巴斯E-500采用了型号为KAI-08050的柯达传感器 低感画质出色
奥林巴斯4/3系统之初选择了来自柯达的传感器产品, 自然也继承了柯达传感器的一些特性, 比如优秀的低感画质, 不过柯达却没有意识到在消费级市场上其实速度相比画质的微弱提升更加重要, 而柯达的CCD产品在速度上一直没有优势, 再加上4/3系统由于尺寸天生较小不占优势, 而且感光元件的成本降低速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4/3系统虽然几经挣扎, 最后还是悲剧收场。
飞思IQ180采用了加拿大Dalsa传感器并且在画质上直接超越了柯达产品意味着柯达出局不远了
此外在柯达一直颇有自信的120相机市场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动, 很多120数字相机和数字后背厂商都纷纷抛弃了老伙伴柯达, 转而选择其他企业的产品。 飞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其IQ180代表了目前645数字相机的画质最高水平, 而这款产品的传感器却来自加拿大Dalsa达尔萨, 飞思、哈苏的叛逃使得柯达在民用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