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哈迷”重返母校,重映电影走向常态化?

珠江路在线   2024年10月29日  【 转载 】 

电影重映是一门好生意吗?

文|星晖

编|陈梅希

当海德薇的主题曲再次奏响,谁的青春回来了?

10月起,闻名遐迩的“哈利·波特”全系列电影正式重映,以每周一部的放映节奏登陆中国院线 。其中,开篇之作《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经上映便登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首日凭借仅仅6.4%的排片 奉献了大盘占比22.4%的票房,出彩的产出比例激发热议 。

图源豆瓣

值得 留神的是,那列驶向霍格沃茨的特快列车,只不过2024年回归大众 视线的很多光影盛景之一 。

要晓得,除了 挥动魔杖的哈利·波特,今年的重映片单上还有许多大众耳熟能详的 脸孔,包含《你的名字 。》《灌篮高手》《白蛇:缘起》《孤注一掷》《 漂泊地球2》《食神》《控方证人》《这个杀手不太冷》……

毫无 疑难,2024年是真正 意思上的重映电影大年 。那么,为何重映电影变得越来越多了?这对中国电影市场而言, 终究 象征着什么?

  老片回归,几家欢喜几家愁?

重映风潮早有苗头 。

2023年末,《中国经营报》曾针对电影重映 景象进行一次不 彻底统计,报导指出,自2012年《泰坦尼克号》重映算起,国内已有约30部经典影片在院线重映,其中,超过20部的重映 工夫在新冠疫情 产生后 。

如今,这一趋向进一步凸显 。2024年,随着试水重映发行的电影公司不停增多,重映影片 规模 扩充、数量攀升,老片重映的行业 景象日渐醒目,大众感知也越来越强 。

事实上,这条关乎重映发行的 回升曲线,其实 照应着近年本土影视行业所面临的周期 稳定 。

后疫情时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逐渐由复苏初期“单片救市”“积压 开释”的试探期,进入了“核心档期扎堆”“日常供应走弱”的断档期 。于是,在急需补充供应、提振市场的大背景下,重映电影就成了一种 绝对妥帖的增量选项 。

毕竟,就商业 体现而言,重映影片有着不少卖座范例在前 。 比方中国影迷的老朋友“卡神”卡梅隆,其执导作品《泰坦尼克号》与《阿凡达》都曾在内地市场上映不止一次 。

图源豆瓣

1998年,《泰坦尼克号》首次登陆中国内地,当即掀起了 景象级的观影热点,于世纪末的中国电影市场 收成了3.6亿元的惊人票房 。2012年4月,《泰坦尼克号》首次重映,斩获9.46亿票房 。2023年4月,迎来25周年的《泰坦尼克号》二度重映,又 收成近6000万票房 。至此,该影片的内地累计票房达13.66亿元 。

再 比方今年8月,新海诚的代表作《你的名字 。》时隔8年再一次上映,打出“再一同看吧”的口号 。 只管暑期档整体热度较上一年同期存在差距,但《你的名字 。》依旧 戗风拿下了1.37亿元的不俗票房,与市面上的动画新片相比不落下风 。

图源豆瓣

10月登陆院线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更 无须说 。 固然这一经典IP曾在诸多影展、电影节有过小规模重映,但市场需求依旧存在,时隔多年仍能一呼百应 。从目前的票房状况来看,本次重映的“哈利·波特”八部曲有望 获得4至5亿元量级的总票房,为国庆档后的10月大盘 平添一抹亮色 。

总的来说,成名影片的既有 实际表明,重映发行确实能在 定然程度上减低内容行业固有的不确定性——由于口碑已成、成色已知,所以片方能在风险更小的状况下回本甚至大赚一笔 。

但需求指出的是,重映也并非稳稳的幸福,因投机或错判而“翻车”者大有人在 。

一方面, 本身素养不够硬的电影, 即便择期重映,也很难 顺利把观众“骗”进电影院 。

比方双双瞄准中秋档的重映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二者的豆瓣评分仅为5.6和2.5,加起来尚且打不过一部9.2分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最后,两部电影的重映票房均缺乏20万元 。

图源豆瓣

另一方面,随着重映行为走向常态化, 部分影片将重映 间隔缩窄,甚至离首映不到一年 工夫就再度上桌,却未能料到观众压根没有“每年重刷”的打算,市场反馈颇为 疏远 。

就拿扎堆暑期档重映的《灌篮高手》和《孤注一掷》来说,两部电影首映时都颇为红火 。前者撬动了积蓄多年的IP情怀,卖出了6.6亿的票房佳绩,后者更是以38亿元的傲人战果高居中国影史票房榜第11位 。

但在一年后重映时,“教练我想学篮球”的群体记忆失灵了,“多一人观影少一人 行骗”的标语也没能再度席卷短视频平台 。 后果,《灌篮高手》重映只 获得348.5万票房,《孤注一掷》重映则止步98.5万票房,还不到当初公映票房的万分之三 。

图源豆瓣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更 合适重映?想做好这门生意,有哪些不容 忽视的 顺利 因素?

  重映图鉴,“一鱼多吃”需求多少理由?

联合行业探究 教训来看,我们 能够 大体概括出四种不同的重映 因素 。

首先,最主要的 顺利 因素 定然是影片 本身所承载的稀缺性 。这一方面对影片 品质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又需求足够的 工夫 实现 积淀 。

今年引起影迷关注的几则重映资讯,大多来自民间口碑极佳的经典老片, 比方《控方证人》《这个杀手不太冷》等 。这些电影都在豆瓣TOP250等电影榜单上 金榜题名,甚至 能够被视作特定类型的集大成者 。影史留名的内容品质造就了它们的稀缺性,更何况其“重映” 本身还 往往兼具地域“首映” 色彩 。

图源豆瓣

而时隔八年回归内地银幕的动画佳作《你的名字 。》,凭借“横跨半个青春”的情怀 顺利兑现了其在年轻圈层中积蓄多年的 壮大号召力 。相比之下,短 工夫内“梅开二度”的《灌篮高手》 只管 占有扎实的IP 根底,但急于获利的重映节奏还是极大地 减弱了其稀缺性 。

图源豆瓣

其次,与时俱进的技术加持也是影片重映的好抓手 。

我们置身于一个流媒体空前 繁华的时代, 几乎全部老片都 能够在互联网上轻易找到观看渠道 。这就 象征着,重映电影比院线新片更需求 证实,其银幕体验有着小屏幕 无奈取代的特别性 。

在这丝毫上,技术规格的 遍及显然是最直观的佐证 。于是我们能看到,“3D重制”“4K修复”等标签成了近年来多部重映影片的“标配” 。

以重映榜样《泰坦尼克号》为例,它在内地首次重映时 适应了当年的3D化趋向,上一年二度重映时又推出了4K HDR修复版,竭尽全力地用那些为大银幕而生的细节吸引观众 眼光 。

图源豆瓣

往近了说,中秋档重映的《 漂泊地球2》也是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这部国产科幻大片首映时曾以 卓越的视觉 动机备受好评,如今的重映版则以3D重制 动机为最大亮点,顺利拿下了千万量级的总票房,领跑同期重映影片 。

所以说,观众不是不能 承受老电影“一鱼多吃”,但前提是,片方每次端上桌时总得加些走心的调味佐料 。

图源豆瓣

此外,第三种 每每得到验证的 顺利 因素,是“加量不加价”的内容策略 。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影片方都品咂出了“导演剪辑版”的 引诱力,“被删减片段”也成为很多老片撬动 往日观众的 财产密码,有时重映版甚至能比原作口碑更上一层楼 。

假如说,新技术的加持是为“鱼肉” 平添风味,那么剪辑扩充便是再一次“摆盘”的好点子 。 不管是未公开的内容素材,还是 转达创作者态度的剪辑调整,都 能够让一部上映过的影片再一次被悬念笼罩,以此吸引观众一探 终究 。

在华语电影中,王家卫执导的动作片《一代宗师》便是一个将作者 用意和商业 指标 奇妙 联合的典型案例 。

2015年,《一代宗师》正式重映,这一版影片与2013年公映版不只存在制式上的区别,并且影片 本身的剪辑与时长都产生了较大变动,两版中间的区别成了影迷们 津津乐道的话题 。最后,《一代宗师》重映总票房定格在6441万元,创下了当时国产片重映的最高票房纪录 。

图源豆瓣

最后一种重映 因素,则是来自场外的“联动”属性 。 能够铺开所谓“联动”的重映电影,一般归属于特定的作品序列,放映时多与新片密切绑定 。

比方今年3月重映的科幻大片《沙丘》,以及暑期档登场的追光动画《白蛇:缘起》,都是为了配合“弟弟妹妹”的出道而再度营业 。它们既为《沙丘2》《白蛇:浮生》等院线新片应援造势,也满足了 部分观众“温故知新”的 性能性需求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